【稅務實務】“閃斷”的虛開發財夢
1.數據篩查:鷹潭出現一批異常新企業
最近,幾個青年人在寒風中被戴上了冰涼的手銬。因為虛開發票,這些人不僅發財夢碎了,前程也斷了。
2018年5月,江西省鷹潭市,稅務人員進行日常收入分析和風險篩查。突然,一串數字引起稅務人員的注意:自2018年初以來,全市新辦商貿企業激增,高達700余戶,同時商貿行業開具的增值稅發票金額大幅增長,而且這些企業均集中在位置偏遠、經濟相對落后的余江區。
這些新辦企業會不會有問題?帶著疑問,鷹潭市稅務局稽查部門迅速組織檢查人員進行分析和研判。檢查人員運用金稅三期稅收管理系統、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系統進行稽核比對,深挖細究,結果發現三個突出疑點:
一是企業基礎信息的真實性存疑。有60余戶新開業公司注冊時間接近,生產經營地址均填選為鄉鎮、城郊、行政村,且法定代表人多是外省偏僻縣鄉的戶籍、年齡在60歲以上。
二是企業的購銷業務迥異。增值稅發票電子底賬系統顯示,這60余戶商貿企業對外開具發票的內容涉及鋼材、水泥、電子元件、五金交電、日用百貨和非金屬礦石等產品,不僅類別雜、品種多、跨行業,而且大量發票明細中的進項品目與銷項品目不匹配。更有甚者干脆沒有進項發票,比如余江某工貿有限公司,開票信息顯示其銷售了700萬元的煤炭、模板、波紋管等材料,卻沒有相應的進項發票。
三是企業發票開具異常,稅負畸低。被納入研判名單中的部分企業,半年來銷售收入呈井噴式增長,短期內集中頂額開具發票,初次領取發票后就申請增量,但申報繳稅金額卻畸低,進項發票未發現有人工費、水電費支出,經營情況反常。
就在稅務部門圍繞這些疑點展開研討時,7月19日,鷹潭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接到一個舉報電話。舉報人稱,余江區某建材公司自稱“何總”的老板,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4000多萬元。鷹潭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立即將這一信息傳遞給鷹潭市稅務部門。
很快,鷹潭市稅警雙方召開聯席會議,圍繞舉報線索和有關疑點數據深入討論,初步推測,這很可能是一個有組織的團伙虛開發票作案。
2.多頭并進:團伙虛開軌跡逐漸清晰
考慮到案情重大,鷹潭市稅警雙方成立了“7·27”聯合專案組。
按照檢查預案,稅務部門迅速組織人員赴余江區進行實地核查。
在核查現場,檢查人員發現余江區某建材公司的門牌號碼等注冊信息都是編造的,實際根本不存在。撥打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聯系電話,要么是關機,要么是空號。找到公司的財務人員,對方稱自己是本地中介代理機構人員,代理該公司會計業務,只知道公司老總叫“何總”,通常都是電話聯系。除此之外,該財務人員再也提供不出其他有效信息。
調查到此,線索似乎斷了。接下來怎么辦?稅警聯合專案組經過商討決定,由公安部門借助技偵手段和相關系統數據,盡快確定余江區某建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掌握團伙運動軌跡;由稅務部門展開對企業資金流向的調查,尋找突破口。
隨后,聯合檢查組調取余江區某建材公司的工商注冊登記資料,訊問會計和從事代辦公司業務的中介機構法定代表人,經現場偵查、訊問和辨認,得到了涉案公司的關鍵違法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檢查組初步確定,犯罪嫌疑人“何總”等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通過中間人大量購買居民身份證,經代辦公司將購買的居民身份證用于辦理工商注冊和涉稅事宜,陸續在余江區注冊了某建材有限公司等65家空殼企業,通過收取“開票費”的形式,經中間人介紹,對外虛開發票。
而“何總”到底何許人也?根據以往的辦案經驗,公安經偵支隊果斷鎖定了舉報人提供的“何總”信息。經過技術追蹤,經偵人員勾畫出了這個“何總”的行動軌跡,并確定了其身份信息。
與此同時,在銀行部門的協助下,聯合專案組人員提取了余江區某建材公司等涉案企業的銀行賬戶信息,將一筆筆賬戶交易信息作縝密比對。漸漸地,以何某某為首的團伙虛開發票資金回流“套路”清晰顯現。
3.循跡追蹤:用證據鎖定團伙虛開事實
根據所掌握的資金流情況,聯合專案組擴大了協查外調的范圍。
他們先就近選定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上饒市的18家下游受票企業,實地核查情況。通過調閱企業的賬簿憑證、詢問財務人員和企業負責人、調查企業的銀行賬戶資金往來情況,辦案人員確認,這18家企業共計從何某某注冊成立的余江某貿易有限公司、余江某建材有限公司等31家空殼公司,接受了488份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金額4971萬元、稅額787萬元,這些企業之間存在復雜的資金回流鏈。
隨著外調范圍的擴大和受調查企業的增加,專案組兵分幾路,先后奔赴福建等地實地核查,掌握了福建地區5家涉案企業支付開票費,通過中間人向何某某團伙購買發票的確鑿證據。
證據鏈顯示,何某某團伙虛開發票的套路環環相扣:該團伙向下游收取3%的開票費,下層中介拉開票業務收取8.8%的開票費,第二層中間人收取9.3%,第三層中間人則直接向買票方收取10.5%~11%的開票費,各個層級間互相通氣和介紹業務。一段時間以來,這個團伙可謂“生意興隆”。
此時,受到打虛打騙專項行動的震懾,何某某手下的團伙成員尤某主動投案自首,告發何某某、金某某和尹某某等人在鷹潭市余江區前后注冊成立了65家公司,利用這65家空殼公司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4.連環出擊: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歸案
2018年9月6日,專案組接到情報,何某某已經回到鷹潭市。公安人員經過摸排、蹲守,于9月7日凌晨一舉將何某某抓獲,現場繳獲了其用于作案的工具,包括34部手機、3臺電腦、24本賬本、29枚印章、23張銀行卡和大量稅控盤、U盾、電子密碼器、空白購銷合同、銷貨清單、收據等。
在11月2日啟動的聯合抓捕行動中,警方于浙江省臺州市椒州區抓獲犯罪嫌疑人尹某某。在查獲的手機和電腦中,辦案人員發現了該虛開團伙聯系開票業務的大量記錄。
經查,何某某、金某某、尹某某等6人均為浙江省臺州市人,是親戚關系,其中3人是70后,3人是90后。他們于2017年底結伴離家,短期內先后在江西、湖南、廣西、福建、山西等地注冊146家空殼公司,專門從事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業務”,陸續向10余個省市的500余家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10億元,涉案上下游企業多達700百余家,分布地區涉及13個省份、數十個地級市。
目前,何某某、尹某某等人因涉嫌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已被鷹潭市公安部門依法刑事拘留,尤某因舉報有功近日已辦理取保候審。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等待該團伙的,將是面臨法律的嚴懲。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中公會計實操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企業涉嫌虛開風險的根源所在:無所適從。相關內容分享,關注中公會計考試網“會計實操培訓”,小編將為大家持續更新。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